top of page

客家博物館

 

​​文化

 

台灣的客家人在台灣生活了三百多年,在文化的相互滲透下,儘管客

諺有云「新例莫設,舊例莫丟」,但許多客家風俗習慣已改變許多 。 

不過在許多文化面項上,仍能呈現其獨特性,現舉數例說明。

在衣著妝扮方面,隨著台灣的快速現代化,客家人無論是穿著或妝扮

都幾乎全盤西化,唯一在南部客家庄還可以看到的傳統服飾是大襟

衫,及一般人所稱的客家藍衫,領口和袖口都有滾邊,可證明在大陸

時即受到畬族服飾影響。

Welcome To

Shangrila ~

住宿

 

就住家而言,由於節育政策實施非常成功,加以都市化的結果,大家

庭已甚少見,因此傳統的客家夥房幾乎是無人興建,就有的夥房也慢

慢改建成西式樓房。



飲食

以飲食來說,客家人因多居山區,故飲食以山產為主,少海味。一般

菜餚重油、鹹,常見的家常小吃有炒肉 ( 一般稱客家小炒 ) 、豬腸

炒薑絲、梅菜扣肉、七層插炒吊菜、菜脯絲煎卵、覆菜湯、炆筍干、

煎豆腐、苦瓜炒鹹卵等。客家人擅長製作米食,如粄條、粄圓、鹹粄、

菜包、九層粄、粄粽。又因長期遷徙,故擅長將食物久存,客家覆菜、

蘿蔔絲、蘿蔔錢、各類菜干、鹹豬肉、豬膽肝、糟麻肉及各類醃製食

品。另外,風味獨特的桔子醬,則是絕佳沾醬。近年風行的擂茶其實

是中國人最早的飲茶方式,起源於中原地區,以蔥薑鹽及香草入茶,

北宋時漸流行原味茶,只在客家地區保有食擂茶習慣。



////////////////////////////////////////////////////////////////////////////////////

生命禮俗
 
就生命禮俗而言,因商業化的結果,昔日的出生、婚姻、誕辰、喪葬

等習俗已大加簡化,但喪葬風俗仍保有許多特點,如點主、封諡號及

婦女去世後皆稱孺人等。另阿公婆牌 ( 祖先牌位 ) 接書寫祖先名諱

嗜好,並置於客廳神桌中央供奉,少奉祀其他神祇。台灣客家人掃墓

謂掛紙,一般在正月十六後即可開始,直至清明為止,掛紙時除新墳

外以三牲祭拜。至於做壽,客家人皆做「出頭」,即逢一,如卅一、

五十一、六十一做壽,鮮有「齊頭」即卅、五十、六十者。

信仰方面,如第二節所言,台灣客家人多奉祀義民爺,三山國王,但

媽祖、城隍即關帝爺信眾亦多。另外,台灣客家人信仰「天神爺」,

每年正月半有許天神,十月半有完天神的祭典。在客家地區,稱土地

公為「伯公」,掌管庄內大小事情,美濃地區之伯公祠造型類似墳地,

甚為特殊。少數傳統客家老屋仍有安置龍神。台灣客家人之最大祭祀

活動當屬農曆七月新埔枋寮義民祭祀,由桃竹十五大庄輪值,每年動

輒殺豬羊各千餘隻,輪值地區,食客不斷。

////////////////////////////////////////////////////////////////////////////////////

兩岸文化差異
 
台灣客家人與大陸客家人一樣,注重教育,子女以求取功名為要務,

所謂「晴耕雨讀」,因此從事教育及公務工作者甚多。比較之下,藝27

文活動較少。從大陸到台灣,仍傳唱客家山歌。山歌有所謂九腔十八

調之說法,一般說來可分老山歌、山歌仔、平皮及小調等。近年來,

有許多音樂工作者求變求新,創作現代客家歌曲,頗有所成。從山歌

演變來的客家戲劇,早期僅以「三腳採花」呈現,後來漸漸改成客家

大戲,興盛一時,但在電視衝擊下已沒落,近年來有心者力圖改良並

加精緻化,又逐漸受歡迎。





文藝創作

 

再文藝創作方面,客家人在台灣文學創作上佔有一席之地,尤其在大

河小說方面的成就尤其出色,如吳濁流的《亞細亞的孤兒》、《台灣

連翹》、《無花果》,龍瑛宗的日文小說,鍾理和的《笠山農場》、

《原鄉人》、《夾竹桃》,鍾肇政的《魯冰花》、《台灣人三部曲》、

《濁流三部曲》、《高山組曲》、《怒濤》,李喬之《寒夜三部曲》、

《埋怨,一九四七埋怨》。

bottom of page